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变压器 > 新闻资讯 > 科普园地 >

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11-26 23:34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标签: 怎样 真实 历史上 李世民 唐太宗

  

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的?

  李世民(598——649)。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626——649年在位。隋朝未年,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他力劝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趁机夺取隋朝政权。617年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西渡黄河,攻克长安〈今陕西西安),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封他为秦王、尚书令。隨后与兄太子李建成、弟齐王李元吉等率军平定各切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首先平定了割据陇右的薛仁杲。。620年击败联合突厥贵族势力的刘武周、宋金刚,占领河东。621年灭亡了两个最大的武装集团:窦建德在河北所建的夏国和王世充在河南所建的郑国。以后又了分散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外部敌对势力消灭之后,李氏集团内部爆发了争夺皇位的斗争。626年(武德九年)7月2日,李世民先发制人,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发动政变,杀死建成、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接着,逼迫李渊退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元贞观,在他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对于中国的主要贡献在于:

  一,推行均田制,制定租庸调法,实施轻徭薄赋等一系列进步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连年丰收,贞观后期,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改进手工业和商业政策,使人身依附关系趋向缓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唐朝能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并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界,与李世民的经济政策宻不可分。

  二,他知人善任,采取选贤任能的用人方针,使唐朝出现一批优秀人材;广开言路,择善而从,使大臣能够面折廷诤,错误得以避免和纠正,制定刑律,从轻代重,执法不避权贵,严惩贪官污吏;修撰《贞观氏族志》,以抑制山东旧士族等作法;促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至今仍不失其借鉴作用。

  三,在民族政策方面,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对待少数民族采取和缓开朗的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带来民族间的和平与安定。由于对降服的东突厥部众及附属各族采取怀柔政策,被当地人民尊称“天可汗”。对西南僚人反叛,采取不动干戈的政策,化解了矛盾。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番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的亲密关系。

  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着某些消极的方面。特别是晚年,他生活日趋奢侈,不再虚心纳谏。亲往高丽的战争给本国和高丽人民带来了灾难。在确立皇位继承人方面也存个人好恶问题,他最初立长子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泰,由此引发了承乾企图刺杀李泰的政变,失败后承乾被废为遮人。以后又贬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著有《帝范》一书。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你可以说他雄才大略,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也可以说他晚年昏聩,大兴土木。可以说他勇猛无敌,战无不胜。也可以说他灭绝人伦,弑兄篡位。

  因为这些事情,他确实都干过。

  这样一个人,我们似乎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形容他,只能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县的李家别馆。当时他爹李渊要去外地做官,结果刚刚走出长安没多久,李世民就闹着要出世。所以李渊夫妇只能先到周围的武功县暂住,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李世民出生那天,据说李家门口来了两条龙,盘旋三日才退去。

  李世民4岁那年,有个会看相的书生上门,看到李世民的面相之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他爹李渊觉得这话听着不错,所以就给他改名叫李世民。

  16岁那年,李世民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发妻长孙氏。两个人感情极好,后来相伴半生。

  18岁那年,天下开始变得不太平了,到处都有农民军开始造反。这一年,李渊被派到山西那边,去当地的农民起义,李世民也随之前往。李家刚到山西之后不久,就听说在汾阳那边度假的皇帝陛下,被突厥给盯上了,围在了雁门关那边。李渊这边正忙着农民军,肯定腾不出手去支援,所以只能派李世民去。李世民第一次独自领兵,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19岁,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了太原地区的最高官员。当时已经天下大乱,隋朝随时都可能完蛋。李渊也想在其中掺和一脚,但是又怕被人发现,所以只能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替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这一年,李渊在山西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兵,由李世民统领。这支骑兵,就是后来那支无敌天下的玄甲军的前身。这一年的李世民,有时候在家训练军队,有时候带着骑兵去北边砍突厥,或者砍农民军,开始渐渐忙了起来。

  20岁,年初的时候,李渊辖境内的一个名叫刘武周的军官,正式造反了。这事对于李渊影响很大,因为远在江都的杨广,怀疑这是李渊故意的,所以要拿李渊去江都问罪。李渊肯定不敢去,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只能抓紧时间,继续积极准备造反工作。

  不过,李渊还不方便直接造反,所以就让李世民出面,反套路他一下。李世民先是结交李渊麾下的一些官员,表明自己的意思。然后联合李渊麾下的人,给李渊做了个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逼李渊造反。就这样,李渊‘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开始在手下人的推举下,准备造反。

  五月份,李渊在太原发动兵变,清理掉太原地区的隋朝嫡系。七月,正式起兵。

  李渊起兵之后,带上大半家底,从太原一路千里奔袭,闪击长安。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带兵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四个月之后,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己做了大丞相。拿下长安之后,李渊让李世民带十万人去进攻洛阳。但因为当时洛阳的实力依然很强,所以无功而返。

  21岁,三月份,李世民听说杨广死了,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杨广一死,隋朝彻底亡了。李渊也没必要再扶持什么小皇帝,过了一个多月以后,干脆直接逼小皇帝禅位给自己,唐朝就此开国。

  唐朝开国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被封为秦王之后不久,李渊派李世民去进攻西边的薛举。李世民带着十几万人去陇西打仗,结果刚到陇西,李世民就因为水土不服得了一场大病。因为病重,李世民无法指挥军队,所以唐军大败。此战之后,薛举甚至一度威胁到长安,搞得李渊整天担惊受怕。但幸运的是,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病好了,薛举反倒得了一场重病,然后病死了。

  就这样,在薛举死了之后,李世民二度为帅,率领唐军进攻陇西,终于一战功成。

  22岁,李世民上半年一直在家里休息,没怎么上前线,主要负责在家生孩子。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便是与这段时间内出生。但是十月份的时候,却听说山西老窝被刘武周给攻破了。对于刘武周的进犯,李渊无可奈何,只能再次让李世民上场。

  23岁,上半年李世民基本上都在山西。在经过半年多的战争之后,终于干垮了刘武周,重新收复了太原地区。刚刚干跨刘武周,李世民又被李渊紧急调往洛阳,去进攻王世充。下半年的李世民,基本上都是在和王世充死磕,最后磕赢了,吃掉了王世充大部分地盘,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城内。

  24岁,年初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王世充的合围。王世充眼看打不过李世民,只能向旁边的窦建德求助,窦建德率军来援。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撤退,但是李世民拒不退兵,觉得自己应该有实力1V2。最终,李渊只能同意了。

  在这之后,李世民留下大部分军队,继续围困洛阳城,逼王世充投降。自己则带上最精锐的三千多玄甲军,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窦建德率领的农民军,装备一般,缺乏大型的攻城武器,所以愣是被李世民挡在虎牢关外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李世民趁窦建德防备松懈,亲自出城,带着手下骑兵直冲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当时窦建德正在开会,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李世民抓了俘虏。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你们年轻人不讲武德’。

  但显然效果不错。

  抓了窦建德之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去洛阳那边转了一圈,王世充自觉无望,只能投降。

  仅此一战,李世民1v2成功。王世充和窦建德,本就是当时北方除李渊之外,最强大的两个割据势力。这一战打完之后,唐朝基本也就统一北方了。恰好在这个时候,唐军又在蜀地灭了萧铣,江南的杜伏威又已经在名义上投降了唐朝。所以这一战之后,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大致明了。

  当24岁的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和王世充回到长安城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满城的欢呼。更夸张的是,因为现有的官职,已经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所以李渊想了想之后,干脆给儿子特意创了一个官职,名为天策上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暂时卸掉了兵权,开始安心做他的王爷。在长安城招了一帮文人,组建了一个叫‘文学馆’的组织。

  就在李世民安享太平的时候,同一年,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再次反叛。李渊本来不想让李世民再领兵,所以就让其他人过去征讨刘黑闼。结果万万没想到,李渊派去的几个人,都是垃圾。不但没收拾了刘黑闼,反倒让刘黑闼很快收复了窦建德原本统治的全部地盘。

  25岁,李世民再次领兵,征讨刘黑闼。打了几个月之后,平定了刘黑闼。

  26岁,基本呆在长安,但日子反倒越来越难过。因为随着李世民战功越来越大,渐渐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就算李世民不想争太子位,他麾下的人肯定也不愿意。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君之争,拉开了帷幕。

  27岁,除了带兵去砍了一次突厥之外,继续内斗。

  28岁,升为中书令,继续内斗。

  29岁,彻底翻脸。年中,李世民带人在玄武门打了一场伏击,干掉了自己的亲大哥和亲三弟,然后逼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另外,处死大哥和三弟的所有儿子,强娶三弟的媳妇。

  李世民强娶弟媳这件事,一直被后人所不齿。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情有可原。因为这位弟媳出身弘农杨氏,李世民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那些世家大族:我连我敌人的媳妇都敢娶,还能难为你们吗?

  就在李世民刚刚登基半个月之后,突厥人兵临长安。突厥人听说唐朝在内乱,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当时的长安城内,兵力严重不足,根本挡不住突厥的进攻。关键时刻,李世民唱了一出空城计,带了六个人跑到长安城外,去和突厥人对峙。结果,突厥人被李世民的这种行为给吓到了,误以为长安城内真的有军队,只能退兵。临走之前,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史称渭水之盟。

  这一年最后的几个月,李世民开始清理国内的政敌,尤其是那些原本和李建成交好的人。到了年底,李世民基本上已经彻底掌控了全国。

  30岁,改元贞观,贞观之治开始了。这一年,李世民继续清理和李建成交好的人,继续稳固朝政,积攒国力。

  31岁,继续积攒国力。这一年长安闹了一场蝗灾,李世民不得不自己公开写一份检讨书。除此之外,基本上算是太平无事了。

  32岁,前半年养精蓄锐,年底开始对突厥用兵,报当年的渭水之仇。

  33岁,灭了突厥,活捉了突厥可汗。

  37岁,打服吐谷浑。

  39岁,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的死,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长孙皇后在的时候,不管李世民如何暴怒的时候,好歹都能劝得住他。但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开始越来越不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其实不会教育孩子,最后导致了太子李承乾的悲剧。而且从这一年开始,之后一直到去世,李世民再无子嗣出生。

  没人知道原因,但史学家推测,可能是从这时开始,李世民开始迷恋上了炼丹,吃丹药把自己身体给吃坏了。

  40岁,李世民难得离开长安城,去洛阳度个假。到了洛阳之后,听说洛阳有个小姑娘很好看。所以就把这个当时年仅14岁的小姑娘,召进宫做了才人。很多年之后,这个小姑娘独自掀翻了整个大唐,成了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41岁,开始和吐蕃干仗,逼得吐蕃退回高原。

  42岁,灭了西域的高昌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纳入唐朝版图。

  44岁,干翻薛延陀。

  45岁,李世民遭遇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又一次重大打击。这一年,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谋反,其中一个,还是他深爱的太子李承乾。

  客观来说,李世民的儿子造反,纯粹是让李世民自己逼得。李世民当皇帝真的是一把好手,但是当爹是真的不会教孩子。李世民老觉得,你就应该像我想的那样去做,我不管你能不能受得了。这种想法,在对付敌国的时候没问题,但对儿子肯定不行。

  对于太子李承乾,李世民采取了严苛的虎爸教育,派了一大堆老学究去给李承乾当老师。李承乾不管干什么,都要被他们骂。不能穿好衣服,不能修房子,出门要讲礼貌……反正是很苛刻。在现代的话,这种教育,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尤其是单亲家庭,母亲去世,父子之间又不会沟通,这种麻烦,自然更大。

  在这一年之后,唐朝依然强大,而且更加强大。但李世民却已经累了,开始变得不再英明,开始越发的昏聩。

  48岁,李世民不顾大家劝阻,带上十几万精锐,强征高句丽。好在唐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所以这一战,高句丽损失惨重。但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智计无敌的绝代帝王,指挥方面出了很多疏漏,所以唐军也损失不少。

  同一年,薛延陀再次作乱,唐军大军压境。第二年,直接灭了薛延陀。

  50岁,灭掉薛延陀的同时,建立北庭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将北方草原,直接纳入大唐的版图。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李世民,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前面是打国内,后面是将唐朝周围的邻居,挨个打服。国家版图越来越大,国内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成了当时整个世界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然而,李世民本人,却已经成了一个昏聩的帝王。同时代的人,大多离去,妻子没了,儿子没了,同时代那些曾经和他征战天下,和他在朝堂上吵架的大臣们,也没了。连那些曾经的敌人们,都已经化为尘土。这时的李世民,开始觉得无比的孤独。

  于是,李世民越发迷恋上了自己的新爱好。

  嗑药。

  52岁,有个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的唐朝将领王玄策(但其实对比同时代的唐朝将领,也就一般般),从印度归来,带回来了一个印度和尚,说这个印度和尚活了两百岁了。这种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事情,李世民竟然还真信了,真的让这个印度和尚给他炼丹。吃完之后,李世民就此告别了人间。

  纵观李世民这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是很复杂的。作为一个皇帝,他确实很成功,统一了全国,开创了贞观之治,打服了周围所有的邻居,让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另一方面,李世民做人其实真的很失败。身为儿子,抢了老爹的皇位;身为兄弟,干掉了自己的兄弟,还强娶自己弟媳妇;身为父亲,根本不会教导儿子,逼得儿子造反……

  这样一个人,我们真的很难用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他。

  不过显然,他是一个成功的帝王。在做皇帝这件事上,确实少有人能够超过他。

  讲三个故事,你就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一、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是铁勒人,突厥的一支,契苾何力是他们部族的可汗。说是可汗,其实一共也就管着几千人。起初因其部落因与吐谷浑冲突失利,举族归降唐朝,李世民将他们安置在今天的甘肃一带。贞观十六年十月,李世民派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并且顺道安抚其部落。当时铁勒族的另一个部落薛延陀势力逐渐强大,在今天的蒙古一带很有影响力,所以,在甘肃的契苾何力部落中很多人都想归附薛延陀,毕竟是同族嘛。

  他们想拉契苾何力下水,契苾何力说:“上于尔有大恩,且遇我厚,何遽反?”契苾何力部落的人说:“可敦、都督去矣,尚何顾?”意思是他弟弟、他妈都回归本族了,你还犹豫啥?契苾何力说:“弟往侍足矣,我义许国,不可行。”

  部落的人一看他不肯就范,就将其捆绑起来,送给了薛延陀真珠可汗。契苾何力伸直双腿,拔出佩刀向东面大声喊道:“有唐烈士受辱贼延邪?天地日月,临鉴吾志。”于是将左耳割掉,以表示绝不叛唐的决心。

  上面就是一个外族将领在面对本族人游说时的反映,是不是有点震惊呢?其实更我让吃惊的是李世民的反应。

  刚刚听说契苾何力叛逃这个事的时候,李世民不信,坚持认为不是契苾何力本意。身边的近臣说:“人心各乐其土,何力今入延陀,犹鱼之得水也。”李世民说:“不然,此人心如铁石,必不背我。”恰巧有使者从薛延陀那里回来,详悉讲述真情,李世民听完就哭了,对身边的人说:“契苾何力竟如何?”意思就是,你们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契苾何力是什么样的人啊!当即派人去找薛延陀,表示可以嫁给真珠可汗唐朝公主,以换回契苾何力。

  后来,因唐朝答应许诺和亲,契苾何力得以回国,第一件事就是上奏李世民取消和亲。李世民很为难,作为一个皇帝,出尔反尔还行?契苾何力出主意,“臣非欲陛下遽绝之也,愿且迁延其事。臣闻古有亲迎之礼,若敕夷男使亲迎,虽不至京师,亦应至灵州;彼必不敢来,则绝之有名矣。夷男性刚戾,既不成昏,其下复携贰,不过一二年必病死,二争立,则可以坐制之矣!”意思就是让真珠可汗到唐朝境内来迎亲,他肯定不敢来。于是,这样就不是唐朝毁约,二是他自己不敢娶了。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没有赔女儿。

  二、党仁弘

  党仁弘原是隋朝的一名武将,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两千多人投唐,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算是李世民的嫡系。唐朝建立后,他在广州任都督,后来有人举报他贪污,贪的还不少,李世民把他找来,他自己也承认了,按照唐朝律法,这就是死罪。

  这下李二就犯难了,李二对待功臣、特别是自己嫡系跟别的皇帝相比还是很不一样的。按照别的皇帝,趁你出事,正好杀了,省的以后麻烦。李二很不想杀党仁弘,不想到什么程度呢?连饭都吃不下去。

  随后,李世民在朝上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向百官求情。他说:\"国家的,是作人君的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以看作私有之物任情决断而失信于天下。现在我偏爱党仁弘而想赦免他的死罪,是破坏国家法律的行为,上负于天。我想在南郊铺草而跪,每天只吃一餐素食,向上天谢罪三日。\"就是他自己受罚,换党仁弘一条人命。当然,往下就是大臣们哭求,最后李世民也就就坡下驴,只罚了自己一天。但是党仁弘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为庶人,流放钦州。

  三、李靖

  当然,李世民也非完人,他也有自己忌惮的臣下,其中的代表就是李靖。

  单以军功而论,唐初所有的将领中,李靖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位,其攻灭东突厥的战功堪与卫霍相比,然而李靖这个人却非李世民的嫡系。

  李靖来到李渊这边的经历也比较奇特,他一开始是忠于隋朝的,而且察觉到了李渊企图造反,所以他把自己伪装成囚犯,让人把他送到江都去告发李渊。

  然而尴尬的是,当他走到长安时,李渊已经占了长安,混乱中李靖就被当做真的囚犯送给了李渊,李渊不假思索的要杀他,然而李世民很欣赏他,保了下来。在李世民看来,这是李靖欠了他一个人情。所以,后来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去找李靖,让他帮忙。但是李靖的态度出乎李世民意料,李靖表示中立。史书上说李世民对这种态度很钦佩,然而我是不信的。欠了我的人情不还,叫你帮忙你不帮,坐山观虎斗,李世民要是没有意见,那就不是大度不大度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是个弱智。

  然而,即使这样,李世民还是委派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出征东突厥。其实李世民一开始也没想到,这次战役竟然能够灭了东突厥。本打算趁突厥饥荒且内乱,教训他们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是灭国之战的思路,没准他会自己挂帅出征。谁承想李靖艺高人胆大,千里行军突袭恶阳岭,竟然使突厥内部大乱,一举而歼之。这点着实出乎李世民的意料,所以在李靖攻灭东突厥后,御史大夫萧瑀劾随即弹劾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打了超级大胜仗,御史随即弹劾主帅,要是这个御史背后没有人撑腰,真是活见鬼了。按说比起灭东突厥这个事,抢点东西实在算不上大事,可是到了李世民这就算了。他这么说的,“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你打了胜仗,但是抢东西是不对的。我本来应该治你的罪的,人家隋朝皇帝就是这么干的。然而我圣明英武,所以我不治了,还有给你赏赐,你就不要谢我了。真是恩威并施啊。然后呢,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比起当年卫霍的封赏,这个赏赐着实不算丰厚。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这时候李靖已经73岁了,李二还是把他叫来,想让他随行。李靖表示虽然我很想去,但是年迈体衰,真的去不了了啊。李世民拍着他的背说,“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意思就是当年司马懿虽然看起来病歪歪的,然而他却很能自强,在魏国建立了功勋,你要向他学习啊。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当都知道司马懿晚年在魏国建立了什么样的功勋。李靖一听,吓得立刻表示愿意随行,果不其然,行至半路,李靖因病再也无法随军前行,停在了相州。

  上面三件事,一个外国人,一个自己的嫡系,一个非嫡系功臣。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对外族将领推心置腹,甚至不惜用女儿去换;对自己的嫡系,甘心以身相代,代其受罚;对非嫡系功臣,前有首鼠两端之意,后有功高震主之嫌,依然待之以高位,恩威并施,不加刑伤,终能善终。能做到以上三点的人,历朝历代一个都没有。

  而李建成笼络尉迟敬德,虽称布衣之交,然而却是以金银贿赂之,手段平常。而他死之后,他的嫡系原班人马像薛万彻、冯立、王珪、魏征个个投诚,立马成了李世民的干将,没有一个有啥义愤之举。所以,在我看来,建成太子或许是个好人,但是单以能力而言,跟李二相比差太远了。

  火烧的赤壁,钩沉的史书,我是东吴周郎,我来回答。

  史书里的李世民一定是被美化了的。这是人性使然。

  像俺这样一个普通人,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多了才发现,真正那些说不出口的事情,是不敢写到日记里的,比如家庭矛盾啊,工作里的一些涉及商密的事情啊,因为日记总要传给子孙后代读一读的,所以写起来会遮掩一些事情。

  就像曾国藩,他的日记虽然很出名,流传后世,但事实上他的生活可不像他日记里写的那样,他曾经花费相当大的精力重新改写修正他的日记,像季羡林季老那样写“这辈子就想多**几个女人”这种日记的人,凤毛麟角。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政治人物,一辈子干过的龌龊事必然不少。曾经在他手下一直担任核心幕僚的房玄龄,就曾经对家人说过:许多事情,我只能永远藏在肚子里,随着死亡埋葬。

  那么,真实的李世民是怎样的人呢?是不是我们就不可能看到真实呢?遗憾的说,确乎如此。

  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侧面,从历史上的事实记录,来推断真实的李世民是什么样的。

  首先,他的长子李承乾,最后和李世民的关系闹到了打算造反,请李世民早点下台的一步,玄武门之变差点重演。要说其中的责任,李世民脱不了绝大干系。

  李承乾于公元619年出生于承乾殿,李世民来不及为长子的出生感到激动,就不得不披挂上马,率军出征,当时的唐朝初建,内忧外患,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带来的压力,让李世民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战场上。

  从李承乾小时候起,李世民南征北战,父亲这个角色他是缺失的,然而,尽管后来李世民给了李承乾太子之位,荣华富贵,都弥补不了父亲在儿子成长时期缺位带来的巨大影响。

  太子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他要承受着父皇殷切的希望,还要受到其他皇子无情的竞争,而李世民本来就是强人,对子女的期望自然也不低,种种压力之下,李承乾“变形”了,行事乖张,甚至到了和小道童搞男男之恋的地步,李世民对待李承乾的种种古怪行为,完全缺乏忍耐力,基本上都是以杀光李承乾身边那些坏人为手段,加剧了父子之间情感的隔阂。

  最后,李承乾走上了反叛李世民之路,也彻底击碎了李世民的心。

  而李世民最为偏爱的皇子——魏王李泰,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很会讨好李世民,然而,很多孝行不过是台前幕后的表演罢了,但李世民仍然被哄的很开心,家里有几个孩子的家庭都有这个现象——父母一定会偏爱其中某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必定也是最会讨好父母的,人性本来就是如此。

  当李承乾被废黜,李泰看到了自己当上太子的最好机会,表演更加不遗余力,甚至说出:“我登上皇位后,立即杀死自己的儿子,等我死后,传位给弟弟李治。”李世民听到这句话的反应,竟然是感动……褚遂良站出来指出其中的荒谬之处——兄弟之情怎及父子之情,李泰这番话,过头了,不通人情。

  儿子不争气,女儿也如此,最出名的莫过于高阳公主,这位开唐时期最为风流的公主,不知道多少次让李世民脸上蒙羞。李世民宠爱高阳公主,把她指婚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房家是李世民的心腹,这段婚姻理应很靠谱,可没想到,不靠谱的是高阳公主。

  婚后,高阳公主先是与和尚辩机私通,事情败露后,李世民勃然大怒,腰斩了辩机,并且把高阳公主身边奴婢数十人全部杖杀,此举彻底毁灭了父女之情,高阳公主从此对李世民极度怨恨,仍然肆无忌惮继续私通,先后和僧人智勖、惠弘,道士李晃私通,李世民驾崩后,高阳公主甚至都没有掉眼泪。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也有像长女襄城公主这样体贴人意的孩子,儿女多了,早夭的也就多了,其中晋阳公主之死,给李世民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晋阳公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女儿,长孙皇后死时,晋阳公主才三岁,从小晋阳公主就早慧,五岁时明白了生死之别后,因为母亲早逝,非常哀伤,偏偏李世民为了补偿女儿,把女儿放在宫中养育,晋阳公主常常在母亲长孙皇后居住过的宫殿里思母痛哭,幸好还有哥哥李治陪伴着他,但李治年龄稍长,就不能再住在宫里了,晋阳公主非常伤心,哭着对李世民说:“哥哥现在也和大臣们一样,不能留在宫里住了吗?”李世民听后也忍不住落泪。

  晋阳公主死时只有十二岁,李世民一度悲痛欲绝,连着三十多天吃不下饭,每天伤心哭泣几十次,人也消瘦了很多,大臣们前来劝慰,李世民说道:“我哪里不知道哭泣无济于事呢?只是忍不住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作为一名父亲,李世民是失败的,他对子女铁汉柔情,可对儿子的期望值和要求也相当高,而且他的子女给他带来幸福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悲伤,失望,痛苦,气愤,就和我们每一个家庭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从家庭和父子亲情的角度来看,真实的李世民有血有肉,完全就是一个普通人罢了,每每读到这些历史,这位伟大帝王的形象反而增添了几分鲜活。

  1、唐太宗被后世史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尊为理想圣君、政治完人,这是值得商榷的。这主要源于唐太宗非常在意自己给后世的形象,其刻意修史是肯定有的。

  (影视剧里的李世民形象)

  宣武门之变杀兄夺位,应该说是李世民精心掩盖了自己父亲李渊的开国功勋及武德之治,将自己的争储暴行美化为与周公“诛管、蔡,季友鴆叔牙”一样的义举,而父亲被说成了老年昏庸好玩乐的平庸之辈,而哥哥李建成的人设则坍塌为贪恋美色、懒惰成性。

  《旧唐书》及《资治通鉴》均记载了李世民要求查看《起居注》一事。在这之前,帝王是不能查看《起居注》的,因为这样的干预会对后世的历史考据带来困扰。李世民开了个不好的头,从此皇帝看《起居注》成了惯例,到了宋代《起居注》甚至需要“每月先进御,后降付史馆“,可信度大大降低。

  也难怪章太炎如此批评李世民:

  (影视剧里的李世民与武则天)

  其实,唐太宗刻意修史是有迹可循的,尽管李世民对史官加以引导和“点拨”,但依然有疏漏之处,详加考证,便能找到诸多矛盾及不合常理之处。并且,纵观《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优秀皇帝演讲稿的样板。太过完美,反会让人生疑,不是吗?

  2、唐太宗绝对可称为影帝,特别擅长政治作秀。 听我来绘声绘色描述一两件《贞观政要》里记载的事。

  (请颁座小金人给李影帝)

  公元628年,京畿地区发生大规模蝗灾,太宗在御花园看到蝗虫,抓起几只怒骂道:“民以食为天,你却吃了百姓救命的稻谷禾苗。就算百姓有错,那也应由我来担当!你们把这些咒怨都归到朕身上吧,来来,吃我的心,掏我的肺,千万不要伤害朕的子民!”于是作势要吞掉,侍臣连忙阻止:“皇上使不得!您龙体要紧,可别吃了生病啦! “太宗说:朕为民受灾,怕什么疾病?遂一口吞下,后来蝗灾便不灭自破了。

  3、平服东突厥、制衡西突厥的军事才能及治理国家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贞观之治并非浪得虚名。唐太宗早年勤政,从谏如流,重用良臣,推崇节俭之风,很少劳役百姓。轻徭薄赋对任何一朝的百姓都是幸事,百姓因此可以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奠定了大唐的基业。

  但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太宗过于自负, 经常炫耀武功,并且开始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公元629年,他不顾大臣劝谏,开始大规模地重修宫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634年建成大明宫,637年飞山宫,640年的襄城宫,647年玉华宫……并且在继位后期,完全忘记自己曾说的“不从畋猎”,经常进行隆重的大狩猎活动。

  综上,我认为唐太宗虽然形象被略拔高了些,也确实有些黑历史,但瑕不掩瑜,对其一黑到底、剥夺其政治成就是没必要的。

  原创码字难,孜孜考证苦。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靠谱写历史,轻松聊经济。

  拒绝粘贴复制,从不百度抄袭。

  请关注经史通义,不负有深度的你。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历史对其的评价还是以正面为主。他的功过是非其实早就了定论,而我要说的是:中国历史的编纂自李世民开始以官方为主,因为统治者要掌握话语权,而帝王篡改历史也是从李世民开始。

  而李世民篡改历史主要从两个方面:

  一、贬低父亲

  历史上关于李世民的出生就颇具传奇色彩,当然也是历代帝王的惯用伎俩,无非就是为自己日后登基赋予天命所归的使命。而李世民不仅这样做,还贬低了自己的父兄。

  唐高祖李渊,他是李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但在历史上他的太原起兵都是受到李世民的怂恿的,无论是《新旧唐书》还是后来的《资治通鉴》都是这样写的。而事实上在当时的太原记室参军温大雅撰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李渊的起兵过程,李渊才是大唐开创的核心人物。

  李渊算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倒霉开国皇帝。其他的开国鼻祖往往都被自己的子孙描述得英明盖世,然而李渊却是例外。为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李渊留在历史中的身影,显然被平庸化了。

  二、玄武之变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被描述成李世民被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所致,其实不然。

  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也就是真正的太子,抹黑的更为严重。在起兵之时,起码兄弟俩是并驾齐驱的,后来李建成成了太子,外出领兵的机会必然会减少,这并不能说明李建成的实力差。另外就是李建成的人品问题,说他与后妃通奸,并极力的迫害李世民,才导致他用极端的方式反击。

  但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就明确地指出《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部分不可轻信。

  两者之间确有争斗,但明显李世民夸大了自己的被迫害。尤其是“玄武门之变”的前几天,李世民被毒害,说是“吐血数升”。用现代医学的角度,遭遇这种伤病还能在几天后生龙活虎的出现在玄武门,并射杀了李建成,这只能说是医学奇迹了。

  只能说李世民对历史撰写的控制力真的强。

  而李世民对于史书的控制,也开创了官修历史的先河。隋唐以前的史书大多为私人著述,隋文帝时曾下令禁止私人撰修国史,但隋朝享国太短,所以唐朝更重视史书的编纂工作。唐太宗设置史馆,由史馆征集史料,修撰前代和本朝的历史,并由宰相兼领史馆,从此成为定制。

  曾经太史公著《史记》时,汉武帝都未曾干预,这样能保持历史的客观和真实性。但自李唐开始,史家之风开始败坏。

  谢邀,应该是一位凶残与惠民于天下,智慧与怀谷並存,是帝王之中把中国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人民富庶无忧,带进了一个响誉古今的乾唐盛世。仅从敦煌壁画和遗留画卷,书稿,文字记录无不显示唐代人,丰满,富足,的体态和服饰,以至延续到宋代的清明上和图。想一事就能说明李世民通人性,达民意。少林十三棍武僧救了唐王李世民后,李世民知恩必报,随口说道,我看这酒肉之戒就免了吧,多么体恤和尚清贫之苦。特那么人性化。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之残忍不比任何一帝王逊色,杀兄宰弟,逼父退位。最后连老爸说你放过你哥,弟的亲儿子[十人左右],皇上位置也位给你了。李世民手下有一个人马上提醒,前朝一案例,李世民果断立杀不饶,如数处死,因为那一桩大事如当时李世民所处境况如出一辙,一皇子夺位后弑杀了兄弟但念其骨肉之情放了几个侄子,后来侄子长大后报杀父之仇,又连手杀回皇宮险些覆国秧民。吓死宝宝了。所以李世民为后来响誉中外的唐朝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自古我们都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定为古代皇帝最高标准,但是其中秦皇汉武都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后面的唐宗宋祖的争议就很大,其中李世民的争议更是大。因为李世民是一个杀兄弑弟,并且收弟媳、舅母为后宫,并且逼宫生父李渊的一个忤逆之臣,但是因为贞观之治被评定为千古名君,但其实当时的唐史基本上都已经被李世民改了,想到处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都不如李世民大胆,直接篡改了史书。

  李世民一生虽然有着贞观之治这一繁荣的治世局面,但是也不一定就能判定李世民为明君,因为隋炀帝杨广也有万国来朝之时,只是后面的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步子走的太快而导致帝国的倾覆。而说李世民知人善用更是不及隋炀帝完善科举制度,隋炀帝完善的科举制度一直影响到清朝, 而终李世民一生也没有回到隋炀帝末年的水平。

  首先看看李世民的两面都是什么样子的,李世民最初是庶子,而因为随着李渊起义之后四处征战才逐渐的建立了声望,但是也因为李世民无比的军功,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而李世民也拥有了天策府。这个意义就很大了,因为当时太子李建成号东宫,是一个政治班子。而李世民这一天策府的建成导致了东宫里面人心惶惶的,天策府也算一个政治班子,两个不同的政治班子就开始了下注,赢了就是荣华富贵,输了就是万劫不复。

  在东宫集团和天策府集团彻底爆发之前,两方可是竭尽全力的打击对方,之后就爆发了“杨文干事件”、“毒酒事件”、“昆明池密谋”、“傅奕密奏”、“秦王密奏”,当时李世民和李建成真的那样做的话就真成傻子了,唯一的说法就是当时的两个政治班子的对决,而之后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玄武门之变最终爆发的时候,李世民趁李建成没有准备而在玄武门设伏,李世民那是从一路南征北战打上天策上将这个位置的,而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也比较多,例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等人直接伏击了东宫集团,而东宫集团大部分都是李渊给李建成准备的文官班子,那可是一下子分出了高下,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这场博弈东宫集团输的彻彻底底。

  李世民在之后当了皇帝之后就篡改史书,李世民在之后的史书中写的是当时的李渊识时务主动禅让给他的,但是当时人为刀口、我为鱼俎这种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不敢抗,唯一的说法就是当时的李世民开辟了另一个战争,囚禁了李渊,切断了李渊让外地勤王的联系。根据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对比,大量的史记都遭到了篡改,其中的历史往往都是自相矛盾,而李世民观看史书更是成为了篡改历史的切确证据。

  李世民这一举动打破了“天子不观起居注”这一不成文的规定,而当时的汉武帝都没有杀司马迁,以至于司马迁能够“非贬孝武“,“作谤书流于后世”。也因为李世民这一篡改史记导致后世的史记都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不确切因素,导致了现在我们看历史都要结合多本历史书而推敲某一事件的真实性。

  而李世民上台之后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俭。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就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族悉数被屠杀,而且当时东宫集团也都受到牵连而被罢官,或者直接被贬出外地。而说李世民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一说法更是胡扯。当时因为李世民四处征战,除了突厥亡于天灾,多次征讨高句丽、和吐蕃的连年战争导致百姓们家徒四壁,没有东西可丢。

  而李世民纳萧皇后为昭仪那就更荒唐了,因为李渊妻子是独孤氏,而他母亲和北周后族杨广母亲是姐妹,也就是说萧皇后是李世民的舅母,但是就这样李世民还把她接到长安,纳入后宫,封为昭仪。

  说李世民虚怀纳谏这一词语形容的不是很恰当,应该是说假装虚怀纳谏。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表面上看李世民都接受了,但是他一死,李世民就去他家把他的碑都推了,而魏家也再也没有给他立过碑。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轻信炼丹可以得长生,这是自古帝王大多都会犯的通病,而李世民也因为慢性汞中毒而死于脱水。死前的前几天还召见了唐玄奘,听闻唐玄奘讲佛法,大概他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炼丹是得不到长生了,试图求助于佛教。直到李世民驾崩留下了一个明面盛世,但是百姓民生凋敝,战争留下的痕迹更是影响深远。

  李世民是杰出的帝王。贞观之治,已出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趋向。自由的真谛不在于不受束缚,而在于社会主体能够自主地作出决定。在大唐宗教信仰自由,一个人可以信奉儒教、信奉道教、信奉佛教,也可以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甚至也可以同时信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与其避开车马喧嚣,不如在心中修篱种菊,人们把安身立命的境界寄托于宗教,疏瀹五内,澡雪精神,使生活更加恬静,充满善意。朝廷守成以文,设官兴学,尊崇儒术,兼修实业,文教事业兴盛。文人士子心如泉涌,意如飘风,或感情激越,雄辩滔滔,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吟诗作画,包蕴万象。凡在朝之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国家机器生机勃勃。国家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科技人才解放思想,潜心发明,埋首创造,突破禁区,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地理、医药、水利、建筑、物理、化学、陶瓷、冶炼、印刷、造纸、纺织、造船等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加速发展。贞观时期,安农乐商各得其所,从军出使人皆向往,德力动静并行不害,人们心灵的开放度和精神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 所有的电机都能调速吗?普

    2023-11-26

    理论上都可以的 可是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是否调速 补充: 理论上只要改变频率跟极数,就可以改变速度了 这有个公式,记得不清楚了。 但是实际使用...

  • 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

    2023-11-26

    李世民(598649)。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626649年在位。隋朝未年,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他力劝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趁...

  • 高层卧室窗户玻璃安全么?

    2023-11-26

    关键是施工安装和材料都要安全,不能用劣质材料,不能有不规范的施工,高层的门窗还是非常危险的。 高层卧室窗户玻璃安全,安全。 从卧室窗户的玻...

  • 02年捷达前卫后挡风玻璃有

    2023-11-26

    汽车一般都有这个功能 后挡风玻璃上面的线就是加热片了...